林业融资改革实现多赢——永安市林业融资改革系列报道之四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6月20日永安市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一线天,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置身其中,只能从头顶悬崖峭壁的缝隙中看到一线光亮,走过去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林业融资体制改革前的永安林业发展面临着众多问题和制约,就像走在一线天中,困难重重。
经过改革,问题解决了,困难克服了,永安林业驶上了发展的高速路。林农增收“以前林农经常没活干,要到城里打工,现在林农都回到了自家山上经营管理林木,林地多的农户在农忙时还要雇人帮忙。”永安市林业局局长陈兴族说。经过林业融资体制改革,林农手中的森林资产从“活”的资源变成了“活”的资金,林农更加重视山林管护经营,这不仅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活力,而且吸引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
据统计,永安市林竹产业每年可吸纳农村劳动力5.84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5.7%,林业每年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量达7000人左右。就业机会的增加直接带来了林农收入的增长。
2006年永安市农民人均林业收入251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5%。由于林农的生产经营获得高回报,永安市各村的林地使用费收取有了保障,村财政收入也随之不断增加。2005年永安市226个村共实现林业财政收入2750万元,年均每个村13万元。林业收入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福利的部分也不断提高,有效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等对永安15个村调查结果显示,林业融资体制改革后的3年间,15个村共有12个村14次修了村路,还有5个村7次修了林间道路;15个村有1万多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其中4个村给予参加合作医疗的村民不同数额的补助,最多的补助每人20元。林业增效洪田镇造林大户周爱民利用林权抵押贷款今年新造了5000多亩林。2004年永安进行林业融资改革以来,他以林权抵押共贷款170多万元用于造林和管护。他告诉记者,如果没有林业融资改革,他不敢轻易将资金投入造林;如果没有贷款,即使有这个想法他也没有造林启动资金。
永安市林业融资体制改革解决了林农融资难题,大大激发了林农和社会投资林业的积极性,促进了造林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为永安林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活力,参与林业项目建设成为社会投资的新热点。林业融资改革第一年,永安市林业资金总投入2.27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8倍。到2006年,永安市林业资金总投入达5亿多元。
2006年,永安市春季造林面积9.8万亩,创历史新高。其中,个人投资造林6.37万亩,比试点前的2004年春季个人造林面积增加了144%。永安市林业中小企业通过融资体制改革,解决了资金难题。永安市兴国人造板有限公司从开发银行贷款140万元用于企业技术改造,一年节省燃料费100万元,产量增加5000立方米。
林业融资体制改革,提高了林业发展的效益。2005年,永安市实现林业产值25.12亿元,比2004年增长23.8%。2006年,实现林业产值30.53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21.54%。银林合作促进了金融部门信贷机制创新,进一步拓宽了银行资金的投放领域,实现了银企、林业、林农的多方共赢。
林地增产“种竹时,挖深坑,下足农家肥;竹笋长到二三十厘米,再施笋竹专用肥;竹山干旱要引水喷灌,让竹园保持一定的湿度;遇到霜冻天气,必须给竹林盖上‘被子’……”说起如何经营管理竹山,上坪乡龙共村竹农杨国松侃侃而谈,俨然一个土专家。杨国松有120多亩毛竹林,用林权证抵押贷款9万元,在竹山上开路修水池,现在每亩林地产出是以前的几倍。由于有林业发展资金作保障,像杨国松这样,“山当田耕,树当菜种”已成为永安林农的共识。
林农经营林业的集约化水平稳步提高,促进了林业经营条件的改善,逐渐形成了前期高投入,后期高产出、高回报的良性经营管理循环,真正实现了林改后资金、技术、信息向林业集聚,促进了林业高效经营措施的落实,带动了永安林业资源的培育。李谋煌是西洋镇内炉村村民、虎山合作林场有限公司大股东。近3年,他与村民合作经营的近1.5万亩林子,每年都要投入30多万元,用于造林、抚育。
“以前种杉木哪敢施肥呢?现在种桉树都要施肥喽!”他说,以前造林投资每亩才20多元,根本谈不上抚育。有林业贷款作后盾,他们每年要为林子锄草、施肥两次以上,每次施肥每亩投入50多元。高效经营带来的高回报也直接带动了林地价格的上涨。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中心永安分中心主任刘荣峰告诉记者,以前林农租种1亩毛竹林地只需2元~3元,现在每亩林地的租用价格提高到了40元~50元。
本文来源:乐鱼电竞-www.shunqisi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