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乐鱼电竞!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管理
乐鱼电竞_与梦想同行让陇原苍翠
2024-07-04 阅读
本文摘要:中国绿色时报1月3日报道生态脆弱的甘肃,一直怀有一个沉甸甸的梦想与中国梦同行的绿色梦!逐梦,甘肃步伐加快、步骤清晰。

中国绿色时报1月3日报道生态脆弱的甘肃,一直怀有一个沉甸甸的梦想与中国梦同行的绿色梦!逐梦,甘肃步伐加快、步骤清晰。甘肃省林业厅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从构筑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体要求出发,以加快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为切入点,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积极完善生态保护与建设法律法规,打造甘肃特优林业品牌,让绿色乐章唱响陇原大地,渐成时代强音。

重大工程构筑陇原绿色脊梁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但生态比较脆弱。如何才能将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让人们感受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内涵呢?甘肃省林业厅针对甘肃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和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域交汇处的地理特征,以及西部生态建设的枢纽区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生态敏感区的区位特点,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积极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谋划实施了一批区域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了全省自然生态功能,构筑了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实施天保工程和三北五期工程建设,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生态屏障和元城河、泾渭河、黑河流域等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加强农田防护林工程建设,打通连接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绿色廊道;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实施湿地和荒漠化综合治理。开展退化湿地保护与恢复治理,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开展固沙治沙,加强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试点工程建设,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加强重点生态区域流域综合治理。坚持重大生态工程与区域、流域生态综治相结合,积极融入国家一圈三区五带林业发展新格局,着力构建青藏生态屏障区、北方治沙带、丝绸之路生态防护带、长江(经济带)生态涵养带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修复带,加强分区域综合治理,建立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机制,实现了由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由单一措施向综合措施的转变;稳步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脆弱区及兰州新区、敦煌、中部沿黄地区、董志塬、甘蒙界武威段等区域生态系统修复;加强腾格里沙漠植被封禁保护、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和毛乌素沙漠甘肃片沙地综合治理,建设了北方防沙带;加强酒泉、张掖等沙化封禁保护;加快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工矿废弃地、破损山体和灾毁林地生态治理和植被恢复;开展绿色通道建设、河渠湖库周边绿化、矿区植被恢复。加快森林城市建设。建设大尺度森林、大面积湿地、大型绿地和花卉,完善城市绿道、生态文化传播等生态服务设施网络,使城市森林、绿地、水域、河道等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开展植树造林,成片建设城市森林、湿地和永久性公共绿地,建设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复合生态系统,初步形成符合省情、具有特色、类型丰富的森林城市格局。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动全社会力量大规模植树增绿,建设乡村围村林、庭院林、公路林、水系林,发展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开展全省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小康村示范建设活动,形成沿河风景林、房前屋后花果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美丽乡村绿化格局。

加强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复壮,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加强公益林管护,保障和维护公益林所有者、管护者权益;实行湿地资源总量管理,推进湿地产权确权;保护、修复和扩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建设生态廊道,建设省级野生动植物基因设施库,强化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繁育、利用监管;适时修编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强化全省林地一张图建设、应用和维护更新,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破坏林地和沙区植被行为。强化森林经营与管理。

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国家储备林战略,严格林地林权管理,加强林业资源综合监管。落实林业生态保护红线。落实林地和森林保护红线、湿地保护红线、沙区植被保护红线和物种保护红线,将生态红线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市(州)、县两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的主要指标。

兴林富民共享林业产业红利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甘肃省林业厅通过加强特色林业基地建设,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林业产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和潜力,促进了绿色经济快速增长,林业产值逐年攀升,释放的生态红利持续增进了民生福祉。特色林果发展迅速。

继续实施优质林果基地建设,突出名特优新的特点,产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快建设全省主要果品集散地大型果品综合批发市场、大型优质果品保鲜库,以及基础设施和现代化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构建快速便捷的信息化果品市场流通体系。

种苗花卉提档升级。大力发展大丽花、月季等优势花卉产业;搞好种球、种苗、种子和鲜切花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市场体系,建立生产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花卉产业体系;壮大优化陇东、天水、陇南各具特色的苗木良种基地化产业群;加大林木良种区域化试验力度,增强林木良种技术储备;建设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化平台,加强林木种苗信息指导和社会化服务;加强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构建林木种苗行政管理标准化体系。林下经济百花齐放。坚持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宜禽则禽、宜畜则畜、宜游则游,认真编制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发展目标、重点产业和发展模式;加强与金融、税务等相关部门协调沟通,落实相关政策,形成共同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工作合力;积极培育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建立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名录;稳妥推进林权流转,引导林权通过转包、入股等形式向有能力、会经营的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有序流转;推进林权抵押贷款,落实财政贴息政策。

森林旅游方兴未艾。合理开发利用森林、湿地等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鼓励和扶持林农依托集体林开展农家乐等特色生态旅游,积极引导森林体验基地、森林休闲养生基地建设,发展森林康美和养老产业;完善现有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提升景区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国家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木本油料风生水起。

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油橄榄、油用牡丹、核桃等木本油料林,适当发展杜仲林;建设市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健全流通网络;积极培育跨地区经营、产供销一体化的木本食用油龙头企业,发展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沙区产业蓬勃发展。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带动和建立一批试验培训示范基地,发展沙区抗旱节水型生态经济;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开展固沙治沙用沙示范点建设;积极开展灌木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推进以灌木为主的生物质能源、生物柴油和饲料林等产业发展;积极创新沙产业发展体制和机制,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建设,建立并完善生产、加工、营销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为社会主体参与防沙治沙、发展沙产业提供平台;加快国家沙漠公园建设。

强化支撑创新机制谋求作为甘肃林业要改变生态脆弱的现状,加快生态治理方式,实现绿色赶超,必须从机制创新入手,以实干加巧干绘制绿色发展蓝图。甘肃省林业厅不断加强林业创新改革体系、基础能力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林业人才保障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林业法治体系,提高林业法治水平,扩大对外合作,为推进林业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强林业创新改革体系建设。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深化生态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生态补偿脱贫机制,完善林业保险制度,建立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加强基础能力体系建设。推进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林业建设,加强林业生态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苗圃)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加强林业应急防灾基础建设,重视森林公安系统建设。

加快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研发,优化配置林业科技资源,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林业人才保障体系。创新林业人才管理、培养、引进、选用、流动、激励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林业对外合作交流,完善走出去战略,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人员技术交流的层次和内容。

完善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建设林业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基地建设,加大创新性人才培养力度。到2020年,全省林业专业人才总量增长20%,高级职称人才占到林业技术人才的15%。加快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挖掘全省林业生态文化资源,推进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弘扬生态文化,引导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政绩观、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构建生态公共服务网络,加强生态文化创作和宣传。加强林业国际合作。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增强林业国际合作的全局性、主动性和前瞻性;按照一带一路战略总体布局,积极建立甘肃省与中亚国家和地区林业合作机制,为一带一路甘肃段建设提供软实力和绿色支撑;拓展林业资源开发合作,创新经济技术合作与民间交流;加强与涉林非政府组织合作,拓展林业援外领域。

建立健全林业对外开放体系。加快提升林业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水平,创新林产品贸易方式,优化林产品对外贸易结构;促进林业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低附加值为主向精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转变;抓好亚行贷款西北三省(区)林业生态发展项目和中德、中日在甘合作生态造林项目管理,积极争取扩大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规模,优化和规范外商直接投资,助推内外资项目融合发展。建立健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体系。落实《甘肃省贯彻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实施意见》,增汇减排;建立健全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积极推进酒泉等地区林业碳汇项目交易试点,促进林业融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试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碳汇林业建设,指导开展碳汇造林;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培训、宣传及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

虽然甘肃生态脆弱的特质尚未根本改变,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持久战还将延续,通向生态文明的道路注定蜿蜒崎岖。但是迎难而上方显我们的勇气和信心,甘肃必将奏出更加精彩、更加华丽的绿色乐章!科技创新甘肃治沙增添新动能从人进沙退到人沙和谐,甘肃人寻找到了与沙漠共存的方式。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显示,与2009年的第四次监测结果相比,甘肃省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减少19.14万公顷。甘肃分布着库姆塔格、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三大沙漠,是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数十年来,甘肃从人力治沙到机械化、科学治沙,全省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总体呈减少趋势,程度呈减轻趋势,土地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得到进一步遏制。在这场与沙漠的抗争中,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作为科技的前沿力量,一直备受关注。

据了解,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围绕沙区生态建设重大科技需求,积极组织实施科技攻关,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狠抓科研条件与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发挥人才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沙区农民脱贫致富;在沙漠化防治、沙区资源保护利用及沙区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为甘肃乃至全国沙区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与服务。科研项目是研究所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多年来,研究所承担了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400多项,取得科研成果275项,授权国家专利48项,制定林业行业和地方标准3项,获国家科技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项。

通过科考研究,查清了甘肃沙漠与沙区资源,掌握了河西走廊风沙运动规律及危害特征,为甘肃及西北干旱区沙漠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并先后提出了固身削顶与拦腰截断固沙理论,首次将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理念引入沙漠治理中,丰富了我国防沙治沙理论,推动了治沙学科的发展。在干旱沙区生态建设和生产实践中,研究所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先后研发出新型沙障材料6种,引种保存沙旱生植物种质资源114种,成功驯化并筛选出30余种优良防风固沙植物或树种并进行了繁育;集成和研发黏土沙障+梭梭固沙造林技术等流沙治理、植被恢复和资源保护利用等关键技术40多项,建立了流沙改造一条龙模式、盐渍化土地三系统治理模式等综合防治模式,分别在民勤、临泽等地建立了10个治沙样板,在我国北方辐射推广面积530多万亩,治理沙害320多万亩,保护农田4620多万亩。研究出20多种野生经济和药用植物的家化丰产栽培技术,培育了相应的沙区特色生态产业,带动了沙区经济发展,促进了沙区群众脱贫致富。

研究所还依托沙苑生态园林公司,有效开展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先后完成了总投资3亿多元的铁路治沙、园林绿化、困难立地造林等工程任务,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尤其是近年来,研究所积极落实国家实施的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科技创业行动、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及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多次选派科技人员深入沙区、边远贫困地区及革命老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指导、科技服务和科技创业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据了解,科技人员首次将新疆杨、樟子松、沙地云杉等防护林优良树种引种到河西走廊,并开展了苗木繁育及农田防护林松杨结合营造技术研究示范,目前已逐步推广到甘肃全省和西北沙区,已在民勤、金塔等地推广沙葱种植日光温室1400多座,每棚年收入6万元左右。

科研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平台的支撑。目前,研究所建有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19个,其中国家级平台7个;建有风沙环境风洞等专业实验室12个、永久性固定观测样地44个,基本建成了河西走廊生态系统综合观测研究网络,为河西走廊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研究和荒漠化防治提供了科技支撑和服务。

备受社会关注的还有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我国第一座近地面沙尘暴观测系统,这一系统研究了民勤荒漠绿洲边缘近地面沙尘暴的动态过程与规律,定量监测了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网对沙尘暴强大的防护和减灾作用,观测结果为林业生态防护体系防灾减灾效能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防沙治沙,事关甘肃人民根本利益。未来,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将在甘肃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浓墨重彩地书写人类发展的崭新篇章。

改革破题家庭林场成绿色崛起先锋甘肃率先开展家庭林场工商注册登记工作从金色张掖到陇东高原、从山涧林地到农家小院,一项开创性的改革措施正在甘肃大地蓬勃展开。2016年,甘肃省将培育发展家庭林场作为深化农村林业改革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率先在国内开展家庭林场工商注册登记工作,认定登记家庭林场596家,经营林地面积49.82万亩。

家庭林场正逐步成为甘肃省现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和骨干力量。2016年11月,甘肃省林业厅和甘肃省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做好家庭林场工商注册登记工作的通知》,就家庭林场的工商注册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了家庭林场工商注册的登记机关、注册类型、林场命名、经营范围、经营场所以及工商、林业部门服务管理职责等内容。当前,随着农村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家庭林场作为一种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在促进农村林业集约、规模、高效经营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甘肃省规定,家庭林场根据自身的发展规模、经营特点和需要,可自主申请登记为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或者公司。家庭林场经营范围以林业生产经营为主,包括造林营林、特色林果、种苗花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特种养殖、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木本油料、沙区产业、林产品及林下产品采集、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多种涉林经营活动,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法规规定须经行政许可的项目,应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在进行工商注册登记的同时,积极培育家庭林场,将有意愿、有基础、有潜力的林农、专业大户等培育发展成家庭林场,做到培育成熟一家、注册登记一家。

甘肃省要求,经注册登记的家庭林场将纳入各级林业部门登记档案,实行台账式管理,提供服务指导,落实优惠政策,引导规范发展,优先承担各类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进而将家庭林场培育成农村林业发展的示范主体、林业规模经营的主体和林业项目的实施主体。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甘肃将继续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林业改革,更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更有力地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更好地为全社会提供林业产品和生态产品,充分发挥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乐鱼电竞

本文来源:乐鱼电竞-www.shunqisiwang.com

网站备案号:ICP备16941839号-2    粤公网安备 00000000000000号   Copyright © 2009-2024 www.shunqisiwang.com. 乐鱼电竞科技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区央奥大楼915号 电话:020-8888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