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9月22日报道(记者温雅莉通讯员曾宪芷)对每年都要多次面对台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广西来说,1016.1公里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已经成为当地的绿色长城,守护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广西海防林建设早在1987年就先试先行。1991年国家正式启动沿海防护林一期工程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有5个市、18个县(区)被纳入工程范围。目前,广西沿海地区森林面积达227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7年的19.1%提高到55.5%,红树林面积增加到近15万亩。
繁茂的森林成为阻挡台风、海啸等海洋性灾害的前哨阵地,也成为构筑北部湾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载体。海底森林防浪护堤广西沿海沿江沿边,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端,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南端界碑,就高高耸立在与越南交界的东兴市。30年的苦心经营,使广西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海防林体系,基本形成了以村屯绿化为点、以海岸基干林带为线、以荒山荒滩绿化为面、以农田林网建设为网,立体配置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框架。被称为海底森林的沿海滩涂红树林,是沿海滩涂的特种防护林带,也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第一道防线,发挥着防浪护堤的作用。
通过大力营造红树林,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和崇左等5市辖区的18个沿海县(市、区)红树林面积达0.98万公顷,比1987年增加0.23万公顷,比2000年增加0.13万公顷。全区沿海红树林面积和树种数量均居全国第二位。正因其是海防林的一股重要力量,广西沿海地区目前建立了两个国家级和1个自治区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达5.8万亩,占广西红树林总面积的40.2%,其他红树林也被列入国家级公益林进行严格保护。
绿色长城防风固沙2014年7月19日,当年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在广西港口区登陆,海岸上的基干林带有效保护了当地村民的房屋和农作物。防风固沙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第二道防线。广西沿海地区也是沙化严重区域,有沙化土地20多万公顷,占沿海地区土地总面积的18.9%,主要分布在沿海滩涂。1987年以来,广西在沙区营造防风固沙林12万多公顷、基干林带911公里,主要是在沿海荒滩沙带种植以木麻黄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及在沿海台地边缘或耕作区外挡风口处营造10米-20米宽的木麻黄、桉树、木麻黄与台湾相思混交的基干林带,形成1000多公里的海岸绿色长城。
全国第四次沙化监测结果显示,与2004年相比,广西沿海地区沙化土地面积由21.2万公顷减少到2009年的19.5万公顷,净减8%;流动沙地面积净减40%,半固定沙地净减81%。许多过去寸草不生的荒沙地,如今成为营造速丰林、经济林的聚宝盆。
绿色方舟防风护村海边长年大风,对居住于沿岸居民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及破坏极大,防风护村林的作用也就显露了出来。作为海防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防风护村林是广西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第三道防线,能有效保护房屋、公路,以及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
由于台风频繁,长期以来,广西沿海地区群众都自觉在房前屋后营造防风护村林,2011年-2016年完成城镇绿化1183万平方米,村屯绿化403个。目前,沿海地区村屯绿化率从1987年前的5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大部分村屯都被绿树所包围,使当地群众在台风频发的情况下仍能安居乐业。广西林业部门2014年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防护林在减少台风灾害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般台风灾害过后,有防护林的地方比没有的地方受灾要轻,防护林密集的地方比稀疏的地方受灾要轻。一般没有防护林围护的地方比有围护的地方房屋受损要多50%以上。绿色风障护田保土海防林也是广西沿海农作物的生物风障。作为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第四道防线,广西不断扩展农田防护林网,在道路、河流、沟渠、田基旁营造防风林、水源涵养林,在河流冲积三角洲海岸地带或滨海平原旱作区营建农田防护林,在海岸或水土流失严重区域营造起护坡护田作用的水土保持林。
由于林带的挡风作用,在林带背风面一定范围内形成了弱风区,空气湿度、温度极差等因子得到调控,农田由此得到有效保护,实现减灾稳产。据气象部门对钦南区犀牛脚镇沙角村所种的桂朝2号水稻的测定,没有防护林带的农田平均千粒重为25.3克,而有防护林带的背风田平均千粒重达26.75克,增重5.7%。又据农业部门对甘蔗含糖量的测定,背风田直立的甘蔗含糖量比当风田倒伏甘蔗含糖量平均高2.5%。此外,广西沿海地区已在内陆立地条件较好的商品林区域营造桉树等速生丰产林14万多公顷,既增加了森林面积,增强了沿海防护林的纵深防护功能,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带动了林产工业发展,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本文来源:乐鱼电竞-www.shunqisiwang.com